
技術革新
從“經驗灌溉”到“精準決策”的跨越
傳統水肥一體化技術長期依賴人工經驗設定參數,存在水肥配比粗放、環境適應性差等問題。健坤公司獨創的“基于作物生長環境與生理指標多因子耦合的灌溉模式”,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作物生理特性、太陽總輻射、蒸騰量等數據,結合AI算法動態生成水肥配比方案。這一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灌溉的靜態邏輯,實現了從“經驗驅動”到“數據驅動”的跨越。

設備核心采用PID算法優化調控,可自動匹配作物需肥規律與土壤養分含量,確保營養液濃度精準均勻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其內置的10個可編輯配方與16個灌溉計劃,能夠靈活適配不同作物生長周期需求。在多個合作基地長達3年的實地灌溉測試中,設備展現出卓越的穩定性,其智能化程度令示范基地管理人員驚嘆:“設備可自動根據太陽輻射調整灌溉量,并生成EC、pH變化報告,這種數據化決策能力是傳統設備無法比擬的。”
行業破局
解決本土化技術瓶頸
中國水肥一體化發展面臨獨特挑戰:作物品種多樣性遠超發達國家,而母肥產業基礎薄弱,導致進口設備“水土不服”。健坤團隊深入嶺南地區調研,針對熱帶作物需肥特性開發專用灌溉配方,其水肥利用率較傳統設備提升40%。設備支持時間與太陽輻射雙因子觸發灌溉,在干旱年份可節水60%-70%,每畝地每年節省人工成本超300元,肥料投入減少200元以上。
這種本土化創新直接回應了行業痛點,該設備突破了國外技術路徑依賴,其多因子耦合模型為復雜農業生態下的精準管理提供了中國方案。在2023-2024年廣東種博會上,設備田間實測數據引發種業公司強烈關注,多家農業合作社當場簽訂設備采購協議。

產業賦能
從“單機智能”到“全鏈路升級”
健坤公司的技術布局遠不止于硬件創新。自主研發的農語云AIoT平臺,將水肥一體機與氣象監測、病蟲害預警等系統深度融合,構建起“感知-決策-執行”的完整閉環。在韶關數字農場項目中,設備與智慧平臺系統聯動,實現“水肥-氣象-病害”數據共享,使陽光玫瑰葡萄產量提升25%,優質果率提高至92%。

這種“軟件+硬件+服務”的融合模式,正是光亞數智農業獎評選委員會看重的產業賦能價值。獎項支持單位湖南光學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指出:“健坤項目不僅提供智能設備,更通過數據中臺推動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,符合‘高效精準種植養殖技術’的評選導向。”
行業標桿
引領農業數字化浪潮
作為省重點數字農業龍頭企業,健坤公司25年的技術積淀在此次獎項中展露端倪。從“5G智慧水產”到“農機作業智能監測”,其30余款智能硬件與100多項軟件產品形成矩陣效應。此次獲獎的在線式水肥一體機,正是“數云端”協同架構在田間場景的典型應用。
光亞數智農業獎主辦方評價:“該設備代表了智慧農業技術落地的正確方向——用AI喚醒數據價值,而非簡單堆砌硬件。”隨著項目在華南地區的規模化推廣,其經濟與社會效益將持續釋放,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的數智化樣本。
▲技術應用在揭陽
結語
科技賦能農業的未來圖景
健坤公司的獲獎,本質上是技術創新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勝利。當傳統農業還在“靠天吃飯”時,健坤數智設備已實現“知天而作”的跨越。這種變革不僅體現在產量提升,更在于重構了農業生產的決策邏輯——讓數據成為新農資,讓算法成為新農具。隨著更多類似項目的涌現,中國農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從“單點突破”邁向“全鏈升級”,而光亞數智農業獎的設立,恰為這場變革樹立了風向標。
信息來源: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
技術合作:180 2861 2231
推薦閱讀
關于我們 About us
2025-09-18